本质
会员体系本质上,是企业为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,采取的一种价格歧视策略。
引入了两个经济学的概念:消费者剩余
、价格歧视
。
消费者剩余: 愿意支付最大值 - 实际价值
价格歧视:
- 按人定价,对每一个消费者都实行不同的定价。
- 按量定价,根据不同购买量,确定不同价格,如商场或超市的两件七折活动。
- 按群定价 ,根据不同的市场群体,实行差异定价,比如景区的矿泉水价格,肯定比你家楼下的矿泉水贵。
目的
延长了用户的生命周期,让企业收入源源不断增长。
Q: 会员会成为用户增长的万能解药吗?
A: 会员绝对不是增长的万能解药,它也有其使用范围和局限。
- 最关键的一点,一切增长的基础都依赖产品的价值及体验。如因体验糟糕导致用户流失率高,而企业妄图借助会员模式去提升留存,这对用户而言,反而是伤害,会加速用户的流失。
- 会员模式也有业务类型局限性,它推出的目的在于最大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。但作为生命周期短暂,甚至一生只使用 1 到 2 次的低频业务,会员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,比如房产、婚庆等行业。
- 会员模式不能成为割韭菜工具,为了短期的营收增长,整几张券和几个不痛不痒的权益,包装成会员,然后卖个 19/99/199 元,这不仅是在侮辱用户的智商,更是在消耗企业的信用,得不偿失。
会员体系适合相对高频,体验至少及格的产品,目标应该是最大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。会员模式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,企业需要拿出诚意去设计权益。
设计
付费会员
VS 等级会员
如何选择, 有 2 个评估标准:
- 二八法则, 代表头部用户的价值高低。
- 业务的毛利润, 毛利高低则代表权益成本能 cover 的占比。
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双轨制,所谓双轨制,就是付费模式与等级会员并存。等级会员的门槛更高,适合维系头部用户。而对数量更广大且有高品质要求的腰部用户,如果也想享受头部用户的权益时,只需付费购买即可。这样一来,企业不仅同时满足了头部和腰部用户,也能通过付费会员提升收入,一举两得。
设计流程
用户分层—>设计权益—>规则制定
用户分层
定义分层标准->用户分段->合并分段->用户洞察
常规的等级会员体系以 4-5 个层级较多,过多的层级不便利用户理解,而过少的层级则不利于聚焦头部用户。
设计权益
设计勾人的权益,四两拨千斤。
会员体系的成功与否,权益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,有一部分会员体系像鸡肋一般,使用起来感觉可有可无 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益设计的失败。
用户满意度(性价比) = 产品价值 - 用户付出成本
提升产品价值的权益
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:生理需求、情感社交、自我实现,分别对应产品提供的使用价值
、社会价值
及成长价值
。
- 使用价值,通常为提供附加功能,如增值功能、专属服务。
- 社会价值,通常是凸显身份的标识和社群归属感,在权益上的应用以勋章、等级标志、高端会员社群等较多。
- 成长价值,代表自我实现。在权益上可以采用公益冠名及提供成长机会等。
降低付出成本的权益
省心
、省钱
、省时
- 省心, 保障售后, 专属客服, 让用户少操心或不操心,降低焦虑。
- 省钱, 优惠, 折扣
- 省时, 通常为免等待、优先获得、提前获得等,如电商网站的优先物流、视频网站的免广告等形式。
权益设计的原则
- 以最高层级诉求优先对标 (满足高价值用户)
- 围绕核心动作设计权益 (交易类产品核心动作是下单,在线内容的核心动作是观看内容)
- 合理控制权益成本
- 简单直接,不过分花哨
- 权益要设置一定的区隔 (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, 如付费和免费差异不大,用户就不会购买, 在高层级中提供专属层级权益,凸显会员、尤其是高等级会员的价值感)
等级会员设计
定义成长值
成长值是一套面向用户的价值衡量标准,不仅需要对重要的业务动作进行衡量,更要便于用户理解。
如京东的京享值是消费, 活跃度, 账户完善度, 小白信用及信誉, 消费是电商的核心动作,用户消费越高价值越大,成长值也就越高
成长值可以成为所有业务动作的度量值,不仅仅是消费。另外,成长值不具备消耗性,不要和积分混为一谈。
量化成长值
成长值=价值单位\*系数
绝大部分的成长值,系数一般都是 1,也就是说,用户消费 1 元,获得 1 个成长值,有些是 10 是或者 100,之所以这么设置,主要是为了便于用户理解,如果理解成本较高,用户换算较难,就不知道如何提升,也就容易放弃升级。
成长值获取
主动获取: 主规则, 以电商为例,消费是最直接的成长值获取动作,另外,完善账户信息、认证、晒单、绑定支付账号、评价等行为也是获取用户成长的手段。
被动获取: 会员活动, 通过各类活动来促进用户活跃,具体的设定标准可以基于活动规则及预算来评判。
保级周期
据用户使用频次的高低,保级的周期分为历史累积、年度累积、月度累积。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年度和月度累积。
付费会员设计
-
权益成本
权益成本的高低也受两个因素影响:供应能力
和边际成本
。供应能力有限的权益,一般都很硬,资源相对稀缺,成本也会相对高一些,比如航司的会员专属选座、打车的优先派单。
边际成本极低甚至是 0 的权益,供应能力很强,甚至是无限供应,在定价上应该以市场策略为主,不宜过高, 如视频会员
- 回收周期
对于高频到每天都要使用的产品,如吃穿住行领域,外卖、零售基本以月卡为主。月卡的可试错成本低,价格低廉,在用户中的接受度也比较高,转化用户的概率也大一些。
对于中低频产品,权益成本的回收周期拉长,年卡则更为合适,比如京东、淘宝都是年卡会员制。
- 价格锚点
对于高频产品,除了主推月卡和更便宜的连续包月,也会推出季卡或年卡,锁定用户更长周期的消费。
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会使用价格锚点,通过价格对比,让用户去选择价值最大的周期。
连续包年<连续包半年=连续包季<连续包月<普通包年<普通包季<普通包月。
在会员规模还没有进入瓶颈的时刻,与其花大精力去转化用户购买长周期会员,倒不如吸引更多新月卡会员来的实在。
- 利润能力
针对有一定利润能力的产品,建议适度补贴,以便吸引和留存更多的高价值用户。
- 竞争格局
会员不仅仅是营收策略,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市场竞争策略。
据说,阿里 88VIP 会员项目负责人秀珣曾经说过,做这个会员,阿里是需要往里面贴钱的。
很神奇的是,自 88VIP 推出后,京东 PLUS 年费从 198 元降至 99 元。
- 联合会员
等级互通联名: 京东与腾讯视频
平台生态模式: 阿里 88VIP
双头联合名会员: 京东与爱奇艺联名
- 平台生态模式
适合具备有一定生态的平台型企业集团,目标是让平台内的高价值用户流通起来,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。
典型代表是阿里 88 会员,从用户角度说,会员的价值大大提升;从阿里来看,能把所有的高价值用户尽量锁在阿里生态内,而且能够带动虾米和淘票票这样相对弱势的业务发展,一举三得。
- 双头联合名会员
指的是两个规模差不多层级产品推出的联合会员,这类推出的主要目的是有两个:两个企业的抱团合作,提升权益的价值感,吸引更多会员;其次是产品之间互相导流,互相吸引高价值的付费会员。
- 一大一小联名会员
指的是两个规模层级一大一小的产品联合会员合作模式。
建立持续的会员增长体系
会员增长的工作分为四大部分:拉新
、活跃
、留存
、外部合作
付费会员增长体系
- 拉新
- 场景及渠道挖掘, 从内部流量找到转化免费用户的场景,从外部找到合适的渠道拓展或合作。
如: 新用户首次登陆后邀请免费体验会员、浏览产品时的增值服务提示、购买商品时的售后服务提示、支付订单时的价格优惠提示等。
- 会员价值的感知, 让用户最大化地感知会员价值,从而实现付费购买。
首先,引起用户注意,在产品内给予会员充分的营销曝光。可以是文案或图片入口,也可以举办会员营销活动
其次,勾起用户的欲望,最大化让用户感知会员对 ta 的价值。告诉免费用户加入会员一年 ta 可以省多少钱
最后,刺激用户采取行动。免费试用和先用后买就是比较常见的方式。
- 活跃
-
主动活跃机制
如: 积分体系、勋章体系、会员任务、会员活动中心等。遵循两个原则:一、利益刺激有吸引力;二、规则清晰简单,这样才能发挥促活的效果。
-
被动活跃机制
如: 精细化运营策略(发券、推送)、短期的营销活动
- 留存
会员的留存动作:全生命周期运营
,会员的续费管理
及合理使用沉没成本
。
- 生命周期运营
如: 使用新会员指引, 定期认领机制, 对权益适度地提示用户, 建立流失的预警机制
- 会员续费管理
会员的续费管理是会员留存的根本, 通常是自动续费,利用一个稍低的订阅价格,吸引用户
- 使用沉没成本
在会员使用中增加沉淀,提升切换成本;利用人性的损失厌恶,增强显性机制让用户感知失去成本,让用户产生珍惜的感觉。
- 生命周期运营
- 外部合作
联合会员、会员权益的购买或者会员的活动合作等等
等级会员增长体系
等级会员的核心逻辑是二八法则,在运营的侧重点上聚焦在中高会员,尤其是高等级会员。
拉新就是会员升级
,而留存活跃和付费模式一样。
会员升级
- 高潜场景/用户, 找到潜在的高价值用户
- 转化动作
- 会员传播
活跃、留存及合作,类似付费会员
参考
支撑马蜂窝会员体系全面升级背后的架构设计 - 掘金
破局升级 | QQ VIP官网再设计|平面-UI-其他|资讯|腾讯ISUX - 原创文章 - 站酷 (ZCOOL)
从阿里会员解读会员体系建设 - 知乎
一份思路清晰的用户成长体系设计方案 |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
会员体系拆解 | 要把会员当成一种产品来做 |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